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9788|回复: 1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教職難求 博士爆流浪潮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0-5-18 08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教職難求 博士爆流浪潮

「我是留美名校博士,為什麼連私立大學都不要我?」菁英教育「便利商店」化🐡,國內已浮現博士謀教職不易的流浪潮。

國立嘉義大學企管系最近徵求一名教授,來了一百多名博士應徵,其中不乏留學英、美👳、德國知名大學🙎‍♀️🌝,有人還當過大學學院院長🛢,讓系方嚇了一大跳🖐🏿,辦公室角落堆放四大箱資料✮,全是博士寄來的履歷。

國立彰化師大一名教授出缺,校方設下須曾在國際學術期刊(SSCI)發表論文的門檻👱🏻‍♀️,但投遞履歷的博士應徵者仍逼近百人⛑️。

清大與交大向來是博士求職的熱門標的,清大副校長葉銘泉🧑🏽‍🌾、交大教務長林進燈表示✌🏽👨🏼‍🍼,各科系研究領域不同,應徵者有多寡,平均一個職缺,有卅名以上博士應徵是常態👴,熱門系所最多曾經上百人。

「數字會說話🫅🏻!」教育部統計,八十八學年度全台博士生一萬三千人,九十八學年度全台約三萬三千多人,十年間博士人數快速增加。

彰師大副校長郭麗安說,大學教育過度開放♜,高學歷、高失業率時代來臨;某私立大學張姓助理教授一針見血說🧕🏽,博士應該是菁英教育🫄🏽,但現在轉為「普及」教育🧑🏻‍🔬🏝,甚至變成「推廣」教育…🙅🏽‍♂️。

他引用學界目前的順口溜形容博士難找工作的現況,「一命、二運🏓✤、三風水、四積德👩🏼‍🎓、五人脈…」。

「現在有卡到位子就偷笑了!」嘉義某大學林姓專任助理教授說,這年頭就算頂著留美博士學歷,也很難找到頭路🫒👨‍🚀;有知名國立大學博士流浪了七、八年,一直找不到正職教授,只能當兼課講師🚣🏻‍♂️。

像他為了取得博士學位👨‍👦,在學校「蹲」了五、六年,被指導教授當「小弟」使喚,好不容易取得學位🫨,「出社會卻教職一位難求!」

「我從服役時就四處投履歷,投了七🧘🏻、八個月才卡到現職👩‍❤️‍💋‍👩,竟還要幫學校招生拉學生」🐺💁‍♂️,他常懷疑「我念博士有什麼用🦊?」

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指出,教育部很難只對博士班名額進行控管,因為有新興領域需要培養人才,但有的人數過多的領域,委員進行專業審查時會從嚴💈。

[此主题已被 看不下去 在 2010-5-18 8:42:56 编辑过]

2#
发表于 2010-5-18 08:00 | 只看该作者

呵呵,台湾的啊

现在大陆也一样了

偶同学都博导好几年了,那水平

3#
发表于 2010-5-18 18:45 | 只看该作者

平均一個職缺,有卅名以上博士應徵是常態,熱門系所最多曾經上百人。
4#
发表于 2010-5-18 22:04 | 只看该作者

一个字。怕!
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5-19 08:00 | 只看该作者

難卡位 菁英博士成「推廣」博士?
  • 2010-05-18
  • 新聞速報
  • 【中時電子報/綜合報導】

    根據教育部統計,近十年來,全台博士生劇增2.5倍,其中不乏頂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光環的菁英,卻在返台謀職時成為「流浪」博士,即便順利「卡位」成功🩺,仍必須負責招生🤛🏿、推廣等和專業無關的行政事務。

    菁英教育出現「便利商店」化現象,愈來愈多擁有博士學歷的菁英想在畢業後「學以致用」,但國內教職卻一位難求。某大學助理教授無奈表示,原本應該是菁英教育的博士,卻變成「普及」教育👗,甚至變成「推廣」教育,他調侃地說,套句現在形容博士找工作的五要件🩰🧝🏼:「一命、二運♝、三風水、四積德、五人脈」,博士有卡到位就要偷笑了🕵️。

    包括國立彰化師大🧑🏿‍🌾、嘉義大學等熱門科系徵求教授,一個職缺都有上百位博士生搶著應徵,其中不乏留學美‼️、英✌🏽、德國知名大學者,嘉義大學企管系徵求教授🌐,更來了一位曾經當過大學學院長的博士,讓系方嚇了一大跳,堆成厚厚一疊裝成四大箱的博士應徵履歷,讓負責整理的大學生也很驚訝👶🏿。

    根據教育部統計🧑🏿🪥,台灣自88學年度至98學年度,十年間畢業的博士生從13,000人增加到33,000多人👩‍🦼,成長約2.5倍。但高學歷卻造就出高失業率,一名國立大學助理教授表示,這年頭就算是留美博士,也很難在謀求教職時「稱心如意」🚴🏼,有知名國立大學博士一直卡不到正職教授💆‍♂️,只能繼續當兼課講師,就算好不容易卡到位的博士🫰🏼👨🏿‍🎓,也要「兼差」幫學校做招生📺、推廣等行政事務🫒。

    某國立大學專任助理教授說🕴👓,為了取得博士學位,在學校熬了五、六年,被指導教授當作「小弟」使喚,好不容易拿到學位,出社會後教職卻一位難求🦹🏽‍♂️,讓他常常懷疑:「念博士有什麼用?」

    對於博士生劇增現象,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指出,教育部很難只針對博士班名額進行控管👩🏻‍🦱,因為有不少新興領域需要培養人才,但仍有人數明顯過多的領域,委員進行專業審查時將會更加嚴格把關。

6#
发表于 2010-5-19 08:00 | 只看该作者

看来,中国博士在那里都是量产👨‍🎤。可怕啊🐪。
7#
发表于 2010-5-21 03:47 | 只看该作者

两岸一家亲啊
8#
发表于 2010-5-21 06:07 | 只看该作者

听说西方大都市里,的哥中有大批的文科博士🚣🏼‍♂️,带着金丝边眼镜,趴车等客的时候,就看大厚本子的哈贝马斯之类的,博士一族服务斯文,英语奔儿棒。🗳。
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5-24 08:00 | 只看该作者

離北京中關村軟體園區不到十分鐘距離的唐家嶺,住著三千多位本地村民和大約五萬名外來居民,其中有三分之一,大約一萬八千人是大學畢業生🙅🏼,也是現在最受外界關注的「蟻族」。

「蟻族」是近年中國大陸的新語彙🎙,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🍒:「對高校畢業生🏓、低收入、聚居群體的典型概括」⛪️🏃🏻‍♀️‍➡️。即是一群大學畢業生等待好工作、買不起房🅾️,只得群聚在這大都市邊緣的破落地區🧑🏿‍🦳🎫。

蟻族是九○年代末期🧍🏻‍♂️,中共推動教育產業化、商業化的結果🧑🏼‍🦰。大學擴大招生後,大量八○後出生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💑,但工作機會有限👨‍🦽,很多民辦大學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👩🏼‍🚒。再者,大陸城鄉發展差距大🗡,許多來自農村的大學生🚴🏻,覺得回家鄉沒有前途、沒有面子🍄‍🟫#️⃣,寧願留大城市裡,當個辛苦打拚的「蟻族」🏩。

有人認為「蟻族」是農民👏🏻、農民工🍿、下崗職工之外的第四大弱勢群體🚶‍♀️🚘。這群「八十後」、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,只能從事保險推銷、電子器材銷售🏄🏿‍♀️、廣告營銷🧖🏼‍♂️、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;平均月收入低於人民幣兩千元🦴,絕大多數沒有保險🤸‍♀️。因為窮且弱勢☺️,就好比一捏就死的螞蟻,大批群聚,也就有了「蟻族」之稱。

走近「蟻族」聚居的唐家嶺南市場附近🍄‍🟫,到處是小攤販、沿街牆壁貼滿房屋招租⏰、找人🤷🏿、求職的小廣告。這裡是北京最大的「蟻窩」👲🏻,髒亂、無秩序👳🏼‍♀️,三至四層的樓房,與北京其他區域櫛比鱗次的高樓💓🏂🏼、寬闊的街道,呈現極大反差🙂‍↕️。

去年九月🐐,一本披露「蟻族」生活的書出版後🏄🏼,引起極大關注,官員認為唐家嶺是「北京之恥」,下決心非整治不可。三月底唐家嶺改建工程奠基後,蟻窩拆遷是遲早的事🙆🏽‍♂️,但存在中國社會底層的「蟻族」🧑🏼‍🤝‍🧑🏼🚴🏻‍♀️,並不因此消失👩🏻‍🚀,只是換個地方聚居罷了。

1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5-25 07:19 | 只看该作者

2成北京大學生:給我工作 不用月薪
  • 2010-05-24
  • 新聞速報
  • 【中央社】

     找工作不容易,調查顯示🙅🏿‍♂️,北京大學生求職心態轉趨實際💇🏽‍♀️,約有兩成受訪者願意接受零月薪🙂,時限最短1個月,最長可達半年。

     這項「2010年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」由中共北京團市委、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富达聯合發布✖️➔,京華時報引述調查結果👨‍🏫。

     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富达主任熊漢忠說📒,調查樣本為北京各大學學生,計5300人,調查採問卷或電話訪問方式👷🏼‍♀️。

     報告顯示,今年大學生求職心態更為現實,願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達20%,去年只有1.2%。

     除了大學部學生👍🏼,碩士和博士學歷的受訪者也有一成以上表示接受零月薪。

     接受零月薪的時限最短為1個月,最長可達半年✈️。

     許多受訪者表示,接受零月薪,主要看工作是否能有效提升能力、累積經驗,或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,有利於長遠發展✢。

     熊漢忠分析,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已經有所改變,「這充分說明大學生的求職心態比以往更靈活、現實🙋🏼。」 990524

    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富达平台网站

GMT+8, 2025-4-26 15:39 , Processed in 1.064733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富达平台专业提供:富达平台🥿、👨🏻‍💼、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🧘‍♂️,富达平台欢迎您。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
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