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7日,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“写在竹简上的中国经典——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”专题展览开幕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🕟、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教授、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俄罗斯🎞、巴基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使节🫶、联合国秘书处官员及在美国的清华校友等150余人出席。
刘结一大使祝贺清华大学在“清华简”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🌅,对清华大学推动跨文化交流所做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👳。刘大使表示,这些2300年前的竹简以中国古代文字记载着《诗经》👨🏼🎓、《周易》等经典。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🫷🏼,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🤽🏽。通过本次展览的图片和介绍可以看到,远在人类发明纸张之前👨🏽🏭,和而不同、兼收并蓄🤱🏿、协和万邦等思想观念🟰,就被中国人镌刻在竹简这种古老文化载体上。千百年来,这些理念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髓🚶🏻♂️,引领着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互鉴🫰🏻👍🏼。千百年后🤸🏽,我们惊喜地发现,这些躺在历史尘封中的书简,同和平、发展🧊、合作、共赢的时代精神📢,以及《联合国宪章》的宗旨和原则遥相呼应。刘大使强调👩🏽🦰,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👷🏻♂️,崇尚包容🧏🏿♂️,倡导共赢。我们正在为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积极努力♒️。中国梦将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赢中展开,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实现👈🏻。中国将与世界共创更多机遇,同各国携手共圆世界梦👨🏼🍼。
胡和平在致辞中表示🧑🏼🍼,竹简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👩👦👦🧑🏻💻。清华大学将继续做好清华简保护工作,并坚持开放的原则,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保护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👨🏽🎨。盖图副秘书长表示,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🌂。清华简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🎪,而且体现了中国古老哲学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启示🧜🏼♂️。
开幕式上🍞,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清华简有关情况。据了解,“清华简”是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时期竹简,总共约2500片,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🤳🏿。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5年多辛勤工作,整理释读出18篇清华简内容🧝🏿。本次展览介绍了简牍的制作、简牍文字的书写及其研究和保护等🌗,展示了清华简无可估量的学术价值。
新华社🌕、人民日报、中央电视台、中新社、凤凰卫视、侨报🔮、联合国电台等十余家媒体前来报道开幕式盛况👷🏿。联合国微博对开幕式进行了图文直播💃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