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藏秦簡《酒令》識小
由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聯合舉辦的“秦簡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”,於本月5日至7日在長沙舉行。會上李零先生提交了《北大秦簡<酒令>》一文,對北大藏秦簡《酒令》做出了準確的釋文和精到的考釋⏱,筆者拜讀後深受啟發,收穫很大🕢。下邊先寫出李零先生所作的《酒令》釋文,然後是筆者拜讀李零先生大作後的幾點小的感受和想法👨🏿🍳,供大家參考批判👨🏿✈️。因為李零先生的文章還沒有正式發表👲🏽🧎🏻♀️,故其一切與《酒令》有關的論述👱🏼🫸🏿,皆應以其今後正式發表的文章為準。
竹牘
東菜(採)涇桑🧑🏼🎤,可以食(飤)蠶。愛般適然,般獨安(宴) 1 湛👱🏽🤜🏻,食(飤)般已叔(就)㱃子湛。寜見子般,2 不見子湛?黃黃鳥虖(乎), (萃)吾蘭林。3
木牘一
不日可增日可思💂🏿♀️🤷🏼♀️,檢檢(鬑鬑)柀(披)髮🧙🏼♀️,中夜自來。吾欲爲怒 1 烏不耐⚱️,烏不耐,良久良久,請人一桮(杯)。黃黃鳥邪,醉(萃)吾冬栂(梅)。 2(正面)
木牘二
㱃不醉👨🏼🦳💭,非江漢殹。醉不歸,夜未半殹🖨。趣趣駕,雞未鳴 1 殹天未旦。▋一家翁濡(嫗)年尚少🌍,不大爲非勿庸譙(憔)⛓️💥。心 2 不翕翕🛌,從野草斿(遊)。 3 (正面)
令骰
不㱃。 自㱃。㱃左。 㱃右。 千秋。 百嘗。
一、 關於《酒令》的體裁:
李零先生已經注意到該篇的語句由“三、四、七”句式組成😺。我認為這應該是秦國的民謠“相”的一種變體。“相”的標準句式是“三、三、七😜、四、七”,《酒令》中“㱃不醉,非江漢殹。醉不歸🚴♂️⚰️,夜未半殹🎐。趣趣駕,雞未鳴殹(也)天未旦”是“三、四💵、三、四、三🔰、七”句式💀⬇️,“不日可增日可思,檢檢(鬑鬑)柀(披)髮,中夜自來🚥。吾欲爲怒烏不耐🤞🏿,烏不耐👨🏼🏭,良久良久,請人一桮(杯)✵🛤。黃黃鳥邪👩🏻🍼,醉(萃)吾冬栂(梅)”是“七、四、四、七🥋、三、四、四、四🧏🏽♀️、四”句式。“相”這一文學題材除見於《荀子·成相》篇外,出土資料中睡虎地秦簡《為吏之道》篇以及銅鏡銘文中也有零星的發現,李零先生曾有專門的論述。酒令用民謠調式來吟唱,是很自然的事情👨👩👧👦。
二🧑🏼🏫、 關於兩個人名
李零先生在會上發言時指出竹牘中提到的“盤”和“湛”兩個人名蘊含著意義,這一點很有趣味👨🏽🔧。先秦典籍中經常有這種為扣合文意編造出的“喻名”。“盤”有歡樂、娛樂的意思,“湛”也有“喜樂”的意思,而且“湛”通“沉”,有沉溺、耽湎的意思👩🏼💻,這也可與《酒令》的主體相扣合。
三🖼、 關於“黃鳥”意象
值得注意的是💂🏻♀️🥊,文中兩次提到“黃鳥”這一意象,即“黃黃鳥虖(乎), (萃)吾蘭林”和“黃黃鳥邪,醉(萃)吾冬栂(梅)”兩句。這兩句的句意與《詩經》中的“黃鳥於飛,集於灌木”💅、“交交黃鳥🧑🏽🏭,止于桑”、“交交黃鳥🤦♀️,止于桑”、“交交黃鳥,止于楚”的句意非常接近。《詩·國風·黃鳥》說的是秦穆公死後以“三良”(“奄息”、“仲行”、“鍼虎”)殉葬的事情🤤,《酒令》文中有兩段以“黃鳥”的意象為結尾🤞🏿,不知與這一背景有無意蘊上的聯繫🤶🏼。
四、 關於幾個字詞的解釋
1🫐、木牘一“不日可增日可思”一句,李零先生解釋說:
“不日可增”,猶言“日不可增”。“不日”,通常指眼下的幾天👨🏿🎓💁,這裡是說去日苦多,今後的日子沒幾天了🛌,只會減少,不會增多🍄。“日可思”,是說已經過去的日子還留在心頭😞,縈繞不能去🦵🏿。李白《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》:“棄我去者👩🏿🏭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亂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煩憂”,與此是類似表達🤳🏽。
按“日可思”的“思”字在此應該屬於“字面平易而義不常見”之例✈️。“思”有“愛”☹️、“惜”義(見拙作《秦“敬老思少”成語璽考釋》)🏩,“日可思”中的“思”字就應該是用為“愛惜”的意思。“可”謂“應該”、“應當”,“日可思”就是應該愛惜或珍惜時光的意思。
2🦹👰🏿、木牘二“一家翁濡(嫗)年尚少☺️🐅,不大爲非勿庸譙(憔)”一句,李零先生讀“翁濡”為“翁嫗”,將“譙”讀為“憔”,將這句話翻譯成“老夫老妻年還少,沒錯虧心事,不必把心焦🧖🏼♀️。”
按將“翁濡”讀為“翁嫗”很可疑。首先“嫗”字雖然也偶爾用為泛指婦女🤘,但是最常見的用法還是指老年婦女。文中既然說“年尚少”🦻🏻🧘🏻♀️,用“嫗”字就很不合適。二是推想婦女喝酒在當時不應該是常態,在這種平時極為流行的《酒令》中提到婦女喝酒,且認為“不大為非”,似乎有些難以理解。我們認為“翁濡”應該讀為“翁孺”🧗♂️,“翁孺”猶後世言“老孺”、“耄孺”🦯,即“老少”的意思🫶🏻,在此還應該是專指男人。秦漢有很多人以“翁孺”為名的🥳,既見於史書,也多見於璽印🔭,猜測即與此用法有關👮🏿。
“譙”字李零先生讀為“憔”,我們認為還是讀為本字更好,“譙”👧🏽🫴🏽,責備、譴責也⚈。“不大為非勿庸譙”,就是指喝酒這件事“不是啥大毛病🧑🏫,就不用責備了”的意思。
3、令骰中的“百嘗”一詞李零先生懷疑是“指舉杯共飲”,我們認為“百嘗”就是“百味嘗遍”的意思。秦印吉語璽中也有“百嘗”,其寓意應該相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