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蔚华:关于诠释与证据——再评重重迷雾上博简
刘蔚华
(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,山东济南 250002)
稿件来源: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8期总第156期🧑⚕️。
2006年12期《山东社会科学》杂志刊登了我的一篇质疑上海博物馆竹书真伪性的文章♞,曾在山东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。不久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杂志在2007年2月号上作了转载,此后,一些学术性网站转载了文章并展开讨论,又在全国学界引起了许多肯定或否定的反响,形成了一些零星的讨论🐊。2008年2月🧙🏼♂️🫑,发现此文又被海外学术打假的著名网站《新语丝》转发,不仅在海外引起了注意,一些原来没有注意到此文的国内学者也有了种种反响。
此文发表一年半以来,出现了三次关注的高潮🤶🏿,,特别是在网上开展讨论后,议论纷纷☝🏻,我有必要再写一些看法🚵🤶,把质疑继续下去🤲,直到上博出示了与竹书有关的直接的原始检测证据为止。在此期间,我也和一些盛赞上博简的学者书面交换过意见,仔细地听取了可能的反驳意见,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🛵🐈。这样才形成了这篇小文♻️,再度提出来和诸公商讨。
在讨论中,有先生质问我👩🏻⚖️:“既然你要证伪,请拿出证据来。”这是最常见的反质疑之一。我说◻️:“上博简原物不在我手中🧑🏻🦲,要求由质疑者拿出证据是不合理的🌜。因为⛹🏿♀️,证伪是证真的反命题。只有证真出示了证明其真实性的证据后🙎♂️,证伪如要加以反驳,才能拿出证伪的证据🧔🏼。,对方承认了这一理由,不再要求我先拿证据。就反过来要求我对竹简的内容要做出诠释,看我懂不懂古文字写的竹筒🥳♔,能不能从竹书自身找出证据,否则你的质疑就说服力很弱。直到这时🏘,我才发现,双方争论的焦点正在诠释和证据之间🏌🏿♀️。
举报
過段時間,俺們也許會看到諸如以下的題目:
《重重迷雾清華简——》;
《雲山霧罩清華簡——》;
《暈頭轉向清華簡——》;
………………
哈哈,这个很有意思🍟。
不发表意见
[此主题已被 lht 在 2008-10-27 16:43:25 编辑过]
哎。。。之前聽到消息說尚書挖出來了🧑🏼🏫,開心壞了,在辦公室里一陣樂💎。🤦🏿♀️。。。。結果旁邊做西方哲學的童鞋爬過來說,呀,又挖東西出來了啊,不是有人爬出來說上博簡是假的嗎🍰,這個是真的嗎。。🍘。。偶當時徹底雷到的說,啥🤗,上博簡是假的🚣♀️??。💜。。🌬。。沒想到人家消息還真比偶靈通✍️,自我反省一下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富达平台网站
GMT+8, 2025-4-27 17:45 , Processed in 1.061558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